English

一曲死者与生者谱写的赞歌

1998-09-05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婚礼尚未举行,新郎杨德胜便在抗洪一线英勇献身。新娘桂丹强忍悲痛,在丈夫为之捐躯的湖北省嘉鱼县灾区,将价值12万元的衣物捐给了受灾群众,死者和生者用鲜血和深情共同谱写下一曲爱的礼赞。请看报道——

天苍苍,水茫茫,被洪水肆虐过的嘉鱼县洲湾仍然是一片泽国。8月23日,巍巍江堤上缓缓走来一队人马,人们搀扶着一位年轻的白衣女子,边走边把白色的绢花抛向空中,洒向水面。

这位女子名叫桂丹,21岁,武汉教育学院外语系进修学员。她在这里祭奠的英灵是还没有来得及和她举行婚礼便远去了的新郎,年仅25岁的空军某高炮团专业军士杨德胜。23天前,为了挽救被洪水围困的洲湾群众,杨德胜英勇献身。

“不!他没有走——”桂丹声声悲鸣,粼粼波光中,她似乎又看到了丈夫那张英俊的脸,浓浓的剑眉下透着一股英气。

这得感谢嫂子给她介绍了一个好对象。

桂丹和杨德胜虽同在武汉,近在咫尺,却不能经常见面。部队有部队的纪律,桂丹自然理解。他们电话联络,伴以鸿雁传书,每一封信,每一个电话,都会在这对恋人心中激起幸福的涟漪。

漫步在东湖之滨,德胜叮嘱桂丹:“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于是,桂丹考进武汉教育学院外语系进修。

热恋中的桂丹和杨德胜于今年1月22日领了结婚证,只等8月18日举行婚礼。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7月19日。德胜哥哥的女儿满一岁,德胜扎上围裙下厨,居然端上一桌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的室内,充满了温馨。席间,德胜对桂丹耳语:“8月5日,是你的生日,看我再露一手!”岂料,此次见面竟成诀别。

最后一次通电话,是7月30日晚上20点:“我们已来到洲湾抢险救灾。走得急,连打电话的钱还是找人借的”,杨德胜不无幽默。“一定要当心,我在家里等着你平安回来。”桂丹一再叮嘱。“放心,8月5日,我还要露一手咧!”

然而,桂丹从此再也没有听到德胜的声音。8月5日桂丹的生日,德胜不会忘记的日子,他竟没电话打来。桂丹天天看报纸看电视了解长江汛情,水位越高,她的心越悬。

8月8日,桂丹再也等不下去了。她和杨德胜的父亲、哥哥一起直奔洲湾。“连长,指导员,杨德胜的家人来了——”随着战士的高声呼喊,连长、指导员和战士们蜂拥而出,敏感的桂丹只听见一句话:“杨德胜同志失踪了!”

犹如五雷轰顶,桂丹当即晕倒,被送往医务室。苏醒过来后,干部战士给她讲了8月1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月黑风高,水急浪涌。杨德胜驾驶第一辆车向嘉鱼县洲湾溃口处开去,距大堤决口处仅150米时,无情的洪水汹涌而至,淹过了车轮,淹过了驾驶室,杨德胜和车上的官兵一起转移到了车顶。这时他看到身边的新战士康建乐有些手足无措,便安慰他说:“不要慌张,只要我们挺住,就一定能够冲出去。”

水流逐渐增大,已淹到站在车顶棚上战友们的腰部,一个大浪打来,杨德胜被卷入水中。他抱着一个木座垫,尚能支持住,但当他看到康建乐水已没顶,双手在水面上挣扎时,马上游了过去,把木座垫让给了康建乐。又一个浪头打来,杨德胜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自己却被卷入洪水之中。

噩耗传入杨家,杨母哭肿了眼,老人怎么也难以相信儿子的不幸。而此时桂丹已振作起来——这个家需要有人照料。她默默地扫地、洗菜、做饭……

入夜,桂丹独守早已布置好的新房,翻阅着丈夫的来信。这一封是部队开拔至海边写的,战友们去看大海了。“我没有去看海,我想利用这个时间给你打个电话,听听你的声音,给你写写信……我独自休息或夜深人静之时,那种思念之情无从言表,只好将你的照片放入怀中,才能很不情愿地入睡……”泪水浸湿了信纸,桂丹心如刀绞,她再也见不到多情多义的德胜了。

一个重大决定,在桂丹脑中油然而生:她决定拿出办嫁妆的6万元捐献给灾区人民。做生意的哥哥嫂嫂也感动了,拿出6万元钱以作弥补,桂丹决定一并捐出。

8月23日,桂丹带着饱含对灾区人民深情的货物直抵杨德胜烈士为之献身的嘉鱼县洲湾。主持捐赠会议的副县长热泪盈眶:“父老乡亲们,我们的亲人解放军杨德胜烈士为了抢救大伙,英勇地牺牲在我们的土地上。现在,烈士的妻子桂丹倾其所有,拿出12万元置办嫁妆的钱,置办了衣物,送给灾区人民。这种情意,比山还重,比海还深。”副县长说完,走向桂丹和她的家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我代表全县的父老乡亲真诚地感谢你!”

会场上掌声如雷……

摘自《经济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